[稿件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中国水利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本报记者 高媛
湖北滨水而生、得水而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省始终坚持“治荆楚必先治水”理念,带领湖北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兴修水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水利力量。
牢固防洪排涝网
湖北是我国唯一长江流经里程超千里的省份,省内降雨分布不均,“水袋子”“旱包子”问题并存,严峻复杂的水旱灾害形势是湖北常年面对的特殊省情。
2024年,全省梅雨强度大、过境客水来势猛。湖北高位推进、高效调度,成功应对长江、汉江4次编号洪水及36条中小河流和主要湖泊超警以上洪水;出梅以后,科学防范旱涝急转,调度全省大中型灌区累计供水93.98亿立方米,做到应灌尽灌保丰收。
水库是防汛调度的王牌。“十四五”期间,湖北先后对78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1558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陆续实施50多座新建水库工程,预计可增加5亿立方米库容。此外,湖北重点推进汉江及其他主要支流堤防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湖北段河道整治工程,谋划、实施蓄滞洪区工程8个,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织密水资源配置网
围绕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湖北正大力推进“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建设,以江汉平原为核心,以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引江济汉、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清江引水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骨架,以百库千湖为调蓄结点,构建稳定可靠、多源互补、高效调控的水资源配置网络体系。湖北计划到2035年,全省骨干水网供给调配体系基本形成,供水能力达450亿立方米以上,新增供水量约46亿立方米。
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让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截至2023年年底,湖北共有农村供水工程14.66万处,总体实现现行标准下省域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8%。
疏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守护粮食安全命脉。“十四五”期间,湖北共有10处大型灌区、83处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与新建扩建项目纳入全国实施方案,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5年前的0.522提高到0.542,用水效率显著提升。
打造绿色生态水网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美誉,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守护好这些自然瑰宝任重道远。
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湖北各级河湖长队伍逐步壮大,已形成覆盖所有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人工水道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治理效能日益提升。2023年,全省3万余名河湖长共巡查河湖70万次,河湖长履职从“有名有实”转向“有能有效”。
湖北纳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共有755个、水域面积2707平方公里。省控重点湖泊2019年全面消除劣Ⅴ类水域,近年优良水质水域稳定保持在30%以上。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思路,湖北加速推进水土流失“减存量”。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下降到2.99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减少近0.7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3.91%,越来越多的河湖实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建设数字孪生水网
数字赋能是新阶段治水的必然要求。湖北省水利厅印发《数字化流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流域智能感知、水利工程数字化改造、建设省市数字化平台为抓手,全面推动数字化流域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数字化流域覆盖率达70%。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是湖北第一个数字孪生流域试点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验收工作;数字孪生水网杜家台试点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感知体系建设基本完成,逐步提供全域工程监测和安全保障;部级试点数字孪生漳河灌区在春灌前上线运行,数字孪生吴岭灌区按期开展建设工作,预计今年年底进入试运行阶段……
不仅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起势发力,眼下,湖北水利改革发展正向纵深推进,水利法治建设成势见效,河湖长制、水利工程管理等一批法规颁布实施;水利“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好评率达100%;高素质专业化水利人才队伍正在持续锻造,为推进荆楚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和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