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 获奖名称: 三峡库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 获奖等级: 一等奖
  • 获奖类别: 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授奖单位: 水利部
  • 完成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获奖年度: 1995
  • 获奖人员: 潘庆桑、曾庆华、吕秀珍、杨国炜、黄煜龄、韩其为、陈子湘、王兆印、郭继明、张新玉、梁栖蓉、黄金池、姜军、戴清、陈中坻
  • 成果简介:项目背景情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取水等综合效益。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过程中,针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和运行不同阶段,研究内容有所侧重。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重点研究水库泥沙淤积和长期使用问题;设计和施工阶段重点研究枢纽总体布置和通航建筑物与电站有关的泥沙问题,以及坝下游河道冲刷对防洪、航道的影响和对策;运行阶段重点研究水库优化调度和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问题。1993年9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在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设“泥沙课题专家组”,协调整个泥沙科研工作。泥沙课题专家组由林秉南、窦国仁、谢鉴衡、陈济生、张仁组成,林秉南任组长。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50-180m方案变动回水区库段长达270km,选定其中6段进行泥沙模型试验。兰竹坝河段、丝瓜碛河段、青岩子河段、长寿河段、铜锣峡河段,分别由清华大学、武水院、天科所、长科院承担;重庆河段,由清华大学、水科院、长科院三座模型平行进行试验。为比较分段模型与整体模型的差别,另由南科院修建剪刀峡—江津长河段模型进行试验。 主要技术创新 (1)通过三峡库区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揭示了库区兰竹坝河段、丝瓜碛河段、青岩子河段、洛碛—长寿河段、铜锣峡河段、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淤积、河道演变及对航道影响的规律和特点。 (2)针对不同蓄水方案库区各河段泥沙淤积分布和碍航特性,提出了维护金川碛右汊通航方案和开辟金川碛左汊通航方案等可行的整治工程措施,以及推迟蓄水和推迟消落方案等改善的水库调度运用方式,为三峡水库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广应用情况 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模型模拟方法、防洪及航运保障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既发展了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又突破若干工程关键技术。所发展的泥沙运动理论性成果,应用于库尾模型优化,并推广至向家坝、溪洛渡等大型河道型水库泥沙运动规律分析及预测;所发展的模型沙制沙技术以及模型精细测量技术已推广至相关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丰富了河流模拟技术手段。为实现三峡水库综合效益发挥,保障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三峡库区重庆市沿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