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赣抚尾闾地区水文水环境演变与水系综合整治关键技术

  • 获奖名称: 鄱阳湖流域赣抚尾闾地区水文水环境演变与水系综合整治关键技术
  • 获奖等级: 二等奖
  • 获奖类别: 长江科学技术奖
  • 授奖单位: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
  • 完成单位: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大学、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 获奖年度: 2022
  • 获奖人员: 邹军贤、张建华、邹大胜、许斌、林玉茹、刘雁翼、鄢波、邓志民、白玉川、洪晓峰、王源源
  • 成果简介:本项目属于水利、生态环境等科技领域。在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鄱阳湖流域赣抚下游尾闾地区枯水期河道断流频繁发生、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洲滩长时间大面积裸露等新老水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江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战略,在这一新形势下,迫切要求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构建稳定顺畅的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区水系框架,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景观状况,提升城市品位;整体提升区域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有效保障区域水安全。为此,研究团队在多项国家主体研究计划与省部级科技及规划项目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形成了鄱阳湖及赣抚尾闾地区水文与水环境演变特征、河湖水系健康评价方法与连通格局、河道整治工程布局与调度运行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1 )系统揭示了江湖关系变化下鄱阳湖及赣抚尾闾地区水文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响应关系。一方面基于“水文-水环境-生态系统”原型监测系统,辨识了鄱阳湖水文节律、植被生长与元素输移之间的响应关系,开发了水文-水动力-水环境等多要素过程耦合模拟模型,系统揭示了水流特性与水环境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在辨识了赣抚尾闾地区水文特征参数改变程度及枯期水位的变化规律、水利工程对水文节律以及输沙变化的影响效应、河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变化规律等基础上,量化了水量-水位-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 (2 )创建了赣抚下游尾闾地区河湖水系健康评价方法与适应多目标需求的连通格局。统筹考虑地表/地下水及其交互作用,以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功能等多维属性,提出了基于承载力-功能适配关系的赣抚下游尾闾地区河湖水系健康评价方法,并甄别了影 响河湖水系健康的主导性因素;明晰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目标需求,构建了赣抚尾闾地区“四纵三横”骨干水系连通格局及多水源互济路径,大幅提高了河湖在水生态环境、水资源调配、水景观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3 )提出了赣抚下游尾闾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建设方案与水量-水位-水质统一调度技术。以提升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水景观和通航条件为目标,提出了鄱阳湖流域赣抚下游尾闾河道“点+线”结合的工程布局与建设方案,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依托“自然-人工”二元连通水网及控制性河道整治工程,提出了以控制性枢纽、洲头控导工程和优化河道分流比为核心的赣抚下游尾闾水量-水位-水质联合调控技术,为尾闾河道控导工程的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成果包括获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95篇。有关成果已在鄱阳湖流域赣抚尾闾地区抗旱、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方面得到了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