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长江流域多源遥感干旱监测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 获奖名称: 基于遥感的长江流域多源遥感干旱监测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 获奖等级: 一等奖
  • 获奖类别: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
  • 授奖单位: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 完成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获奖年度: 2016
  • 获奖人员: 谭德宝、李喆、张穗、向大享、文雄飞、申邵洪、汪朝辉、赵登忠、叶松、张煜
  • 成果简介:项目背景情况 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了解长江流域水资源循环特点,分析干旱发生发展动态过程,利用多源多尺度遥感影像研究其在宏观、微观层面的不同特性,监测评估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构建长江流域干旱过程动态遥感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为流域中尺度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精确及时的数据资料和决策支持依据。 主要技术创新 (1)从SPAC系统土壤-植被水分的供需关系角度分析农田干旱形成过程,并在长江流域典型灌区进行作物(水稻、玉米)光谱反射率野外观测实验与模型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况下典型作物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性,为探讨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旱情监测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结合多尺度自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多光谱遥感和微波遥感数据构建垂直干旱指数评估农业干旱,建立作物水分胁迫指数构建农业旱灾损失评估EPIC模型,可应用于长江流域农业旱情评估。 (3)结合多尺度自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气象卫星数据构建云参数模型评估气象干旱,以及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多维特征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水文干旱,可应用于长江流域水文气象旱情评估。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版专著2部,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26篇,获得奖项2项。 本技术在湖北省进行了应用示范工作,并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区巴东县和湖北省荆门市漳河灌区建立了两个推广应用基地,其中巴东县规模为800km2,漳河灌区规模1000km2,应用效果良好。本技术的推广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的转变,增强区域防旱抗旱能力,大大降低干旱灾害造成的工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灾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经过在实验区数年来的应用,项目成果将干旱遥感监测与旱灾评估技术推广到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西北区域气候中心、中国水科院、湖北省漳河水库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单位,在长江中下游、西北四省、湖北重点地区开展了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